社会实践 | 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海洋遗韵材子行”实践队:沉浸传统雅韵,感味非遗精神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5-01-20
浏览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弘扬文化精神与时代精神,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讲话精神,切身体悟优秀传统文化,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海洋遗韵材子行”实践队对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走进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沉浸式领略福建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浏览展品、聆听讲解、亲身实践,实践队员对福建非遗民俗文化的精湛工艺、厚重历史以及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走进展览馆,实践队参观了叶氏民居,这里是福州“世翰林”叶氏第六位翰林——叶在琦的故居。实践队员在叶氏故居观看了“林徽因——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遗产守护者”展览,展览通过珍贵文献、实物以及国家级非遗项目主题创作等形式,全方位展现林徽因的一生。从林徽因身上,实践队员看到了一种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瑰宝,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民族的根脉。

软木画是福建福州地区的传统民间雕刻工艺品,以天然软木为主要材料,这种对自然材质的选用,彰显了福建传统民俗文化中亲近自然、崇尚自然的精神。软木画的题材常常选取具有吉祥寓意的内容,这些题材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更承载着福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纳祥的文化心理,是福建传统民俗文化中百姓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工匠们凭借精湛技艺,把自然之美浓缩于方寸之间,展现了福建民俗文化中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对自然美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利用自然创造艺术之美的智慧。

实践队亲身体验了“三把刀”文化,“三把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又迷人的光泽,与实践队员的服饰相得益彰。其独特造型引得行人注意,部分游客前来合影。期间,东南卫视的记者也注意到了这支特别的队伍,并进行了采访。实践队员自信大方地分享实践活动的情况。实践队员主动向路人介绍福建非遗“三把刀”的内涵,耐心讲解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背后承载的福建地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这古韵悠长的三坊七巷,实践队员以“三把刀”为媒介,让更多人感受到了福建非遗文化的魅力,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三把刀”也称“三条簪”,是福州女子传统妆束,多为银制。相传在动荡年代,福州女子将其簪于发髻,以备杀敌、劳动、防身,体现了福州女性刚柔并济、勇毅独立的品质。在传统福州社会,女性生活不囿于闺阁。她们在社会生产与生活里勇挑重担,面对困难坚毅果敢。“三把刀”生动体现了她们的双重角色,是其温柔与刚强融合及独立精神的见证 。此次亲身实践体验,让实践队员真切地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深刻领悟到“三把刀”文化所承载的精神内涵。

在本次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的实践活动中,实践队收获颇丰,对福建非遗民俗文化有了全方位、深层次的体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海洋遗韵材子行”实践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未来的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